学院新闻

化学科学部2025年度国家基金立项数创新高

发布时间:2025-09-04
浏览次数:
来源: 管理员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5年集中申报期项目评审结果,化学科学部共获批基金42项,创下了历史新高,相较于2024年的25项,增长率高达68%。

其中,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申怀彬获青年基金项目(A类),是河南省2025年唯一,同时也实现了我校近年来该类项目获批的新突破;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共获批16个项目,经费总额599万元,创造了立项数和资助经费的历史新高;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共获批5项,含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C类)4项,也相较于2024年建院后首次申报并获批的1项面上项目有了大幅度提升。

此外,在不久前公布的2025年度博士后基金项目方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表现突出,累计获得经费252万元。刘博文成功入选“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新计划),金胜男、王伟韩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8批特别资助,实现了学院的历史性突破;魏济时、张一博、刘博文、杨宗献4人获批第77批面上资助;顾凯旋、周庆洁、刘洋、刘士晗、刘琪5人获“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计划”C档资助。

近年来,化学科学部聚焦提质增效,打造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体系,营造促进学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政治环境,对照一流学科建设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找短板,列出任务清单,学部各组成单位领导班子分工负责,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以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为例,学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引进国家级人才,引育省级、校级青年人才,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学院通过组织专家辅导、组建院级“搭子”互助小组等方式,对基金申请书进行了个性化帮扶,涵盖了选题思路、问题凝练、研究内容、撰写要点和研究方案等多个方面,有效提升了项目申请书的质量和中标率。此外,学院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创办了“大河化学筑峰学术论坛”,广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交流指导,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扩大学术影响力。这些措施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展望未来,化学科学部将继续优化科研管理与服务机制,力争在国家重大项目和人才项目申报上实现新的突破,为学科筑峰和“一流学科”的创建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