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园地

迎接党的十九大的重要思想政治准备

发布时间:2017-11-18
浏览次数:
来源: 管理员

迎接十九大、召开十九大、贯彻十九大,是今年我国政治生活的头等大事。7月26日至27日,党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篇重要讲话,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工作,是一篇总结性讲话;对于党的十九大,是一篇引导性讲话。十九大将作出什么样的重大政治宣示、将解决哪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仔细研读这篇讲话,都能得出确定性答案。这篇重要讲话的根本意义,是为迎接党的十九大作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和理论准备。认真学习这篇重要讲话,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学习的主要目的是统一思想、提高思想,把全党思想统一和提高到中央精神上来。

一、历史性变革和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一个重要论断,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那么,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和理解五年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呢?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发生历史性变革;二是,经济发展理念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三是,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四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五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生历史性变革。

回顾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我们对我们党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对我们党的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有很深切的体会。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强大战略定力的伟大政党。96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承受近代以来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承受的艰难困苦,之所以能够战胜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战胜的风险挑战,之所以能够完成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而成为历史的强者、时代的强者,领导中国人民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使中华文明、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强大战略定力,是一条根本原因。我们党的战略定力,包括战略自信、战略清醒、战略前瞻等丰富内涵,是我们党战略智慧的重要内容。有了强大战略定力,才站得稳脚跟,才担得起风险,才把得住大局,才看得清方向。

中国共产党又是具有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优良传统的伟大政党。毛泽东开创了我们党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的优良传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一种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展开,是一种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是一种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纵观党的历史,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对开创、坚持和发展我们党的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的优良传统,作出了最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重大战略判断。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发展阶段,到底新在哪里呢?从根本上说,新就新在我国正处于由富变强、由大变强的重大历史节点,新就新在我国正走在强国路上,新就新在我国正处于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跨越的伟大历史进程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质上就是强国理念强国思想强国战略。比如,他强调中国梦就是强国梦、强军梦,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育强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要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心词就是强大。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中国站起来不容易,中国富起来不容易,中国强起来更加不容易。但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必定要强大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信念。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世界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那么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由富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对于我国的大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特别注重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树立这样的大国形象,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很高的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我国发展到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说,发展是硬道理,强大也是硬道理。发展为强大奠定基础,不发展谈不上强大;强大才能更好地发展,不强大则很难持续发展、很难更大发展。世界上有些国家跌入“中等收入陷阱”,根本原因是没有完成由富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对我们党来说,这是新的世纪大考,也是新的伟大革命。

新的发展阶段同样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中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偏离主题,偏离主题就会迷失方向;也不能偏离基础,偏离基础就会失去根本立足点。偏离主题或者偏离基础,都要犯历史性错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了夯实这个基础,打牢这个基础,党的十三大、十五大、十七大,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理论作了系统阐述、深入阐述,从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传递出的信息,可以预期,党的十九大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理论作出进一步阐述。从党的三次代表大会已经作出的阐述中,我们深切体会到:第一,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极为重要,而这种认识又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时期,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算起,至少要一百年时间,在这一百年时间里,必然表现为不同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会不断发生新情况、遇到新问题、展现新特点,要注重在动态中认识和把握国情;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集中的表现是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基础不完善、上层建筑不成熟。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只看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也不能把三者孤立开来,而应该从总体上和相互联系上加以认识和把握。

那么,新的发展阶段有哪些具体特点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新的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发展和进步、提高了的阶段。这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要看到我国当前所处发展阶段与改革开放前的发展阶段有很大不同,与改革开放初的发展阶段有许多不同,与十八大以前的发展阶段也有明显不同。现在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服务贸易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近年来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一个很大不同、一个许多不同、一个明显不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发展和进步、提高了的阶段。另一方面,还要看到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虽然有了巨大进步,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国际环境仍然没有变。上述“三个不同”是基本事实,“四个没有变”也是基本事实。“三个不同”的基本事实加上“四个没有变”的基本事实,就是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事实。我们看问题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而绝不能从概念出发,一定要全面地看,绝不能片面地看,特别要注意把握新的发展阶段变和不变的基本方面。

第二,新的发展阶段是深化改革、加强法治的关键阶段。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的同时,强调我国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关键时期这个定位极为精准、极为重要。三十年看十年,十年看五年。现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国内外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握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和关键时期的内在逻辑、内在联系。新的发展阶段,就是破解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制约瓶颈和突出矛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就是顶住复兴进程中来自各方面的巨大阻力和压力、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阶段。更进一步地说,就是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关键阶段。因此,新的发展阶段必然是深化改革、加强法治的关键阶段。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向改革要动力,要向法治要稳定。

第三,新的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最重要的是两点,一点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建设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由世界后列走到世界前列。这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但由于经济发展过快,其他各方面建设没有相应地跟上来,有的甚至严重滞后。新的发展阶段,在继续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把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国民素质建设提到更重要日程。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补短板、还欠账、强素质,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另一点是适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建设人民满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自觉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人民群众身上、放在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上。我们必须永远记住,救国家于危难、救人民于水火,是我们党的建党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观念是我们党的根本观念。从而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帮人民之所需,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群众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第四,新的发展阶段是党的思想作风面临更大考验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就对党的思想作风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反复强调,今天我们已经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当代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们要在迅速变革、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保持好的思想作风特别是实事求是至关重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领导干部要坚持政贵有恒,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一张蓝图干到底,不要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东西;“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对已经部署的重要任务、关键工作,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一锤钉下去,抓常抓细抓长,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抓落实;要深入调查研究,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在2017年的新年贺词他提出“天上不会掉馅饼”,号召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些要求,既是我们党对干部的一贯要求,又是对当前干部作风的迫切要求,一定要好好学习领会。

二、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这段论述极为重要。理论优势始终是我们党的核心优势、核心领导力、核心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理论上成熟和发展的党。我们党理论建设的历史,就是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我们党从一成立起,就高举起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就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创立,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形态,这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正是在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党才造就了中国共产党这样一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样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才造就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样一支听党指挥、忠于祖国和人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才胜利地完成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三年解放战争、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中国才由新民主主义胜利过渡到社会主义,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由于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新的行动指南,我们党才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适应新的需要,在领导人民推进治国理政新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历史性飞跃。

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次新的历史性飞跃,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梦想的历史性飞跃,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最宏大主题的历史性飞跃,是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两大布局”的历史性飞跃。在“三个紧紧围绕”的战略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巨大政治勇气、理论勇气,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全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适应时代要求,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同步推进,从战略上和全局上,提出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初步地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本问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新水平,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发展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三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历史进程充分证明,我们党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伟大政党;也充分证明,国家要强大,共产党首先要强大,为了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必须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国家要强大,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要强大,思想文化尤其要强大。世界历史证明,文化强大是国家强大的根本标志之一。一个文化弱国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化和原创性、经典性、源泉性的思想理论,谁就必然走在世界前列,谁就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国际竞争,是包括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科技实力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是争夺文化、道义制高点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是思想理论的先进性、彻底性的竞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篇大道理之所以成为我们党始终念兹在兹、须臾不可离开的伟大法宝,我们党之所以信仰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它是迄今为止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先进的认识成果、最伟大的思想武器;就是因为它是被实践所充分证明了的真理、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是因为它源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它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是工具,它管用、能够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始终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还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深深浸透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底色,贯穿着充沛的中国文化精神。人类社会的精神成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在我国为世界科技重心战略东移做准备、世界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时刻,强调和发扬人文精神,尤其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文化内涵,不仅对中国的发展进步,而且对世界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本质上是中国文化的话语权,而文化的核心是理论。所以,中国的话语权,说到底是中国理念、中国思想、中国理论的话语权。要讲好中国故事,更要讲好中国道理、而且首先要讲好中国道理。要说服别人,首先要说服自己。要充分运用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既讲好中国故事,又讲好中国道理。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科学方法,准确、鲜明、生动地讲明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发展中国、影响世界的根本道理。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根本道理;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的根本道理;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的根本道理;深刻阐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不断增强全国全党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的根本道理;深刻阐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事关党和国家的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道理;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的根本道理;深刻阐述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牢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道理;深刻阐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道理。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感染力影响力,使全党的战略自信和全部努力奋斗,建立在对中国国情、中国实际的深刻认识、对国际国内大局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始终保持党在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同时,也向世界更好地说明中国,让世界更全面、更真实地了解和认识具有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和平崛起的世界意义。

当前,着重要做好两件事:一是适应新形势下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迫切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对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性飞跃,作出新的理论概括。这是我们党的重大历史责任,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党的十九大的重要期待。二是要继续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负责精神,深入抓好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武装全党的工作。扎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扎实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为引领,提出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创新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等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战略思维能力是重要的领导能力,也是重要的国家能力。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

三、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毫不动摇

如果说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部气势恢宏、感天动地的时代大剧,那么,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这部时代大剧的最精彩篇章。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讲得最多、最深刻的问题之一。党的建设领域,是党中央治理最坚决、最有力,取得成效最显著的领域之一。党的建设问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强调最多、分量最重的问题之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动摇。

首先,全面从严治党不是权宜之计,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实现国家繁荣富强、长治久安的长远大计、根本大计。全面从严治党的着眼点。它是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全面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必然要求,将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一要化解消极因素,二要激发党内活力,调动积极因素。激发党内活力,调动积极因素今后要提到更重要日程。全面从严治党的意义。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其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党建思想为指导。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习近平党建思想,主要包括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思想;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的思想;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思想;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的思想;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思想;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思想;从严治吏,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思想;加强党内监督,发挥巡视利剑作用的思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思想等。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主题;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主线。习近平党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指针和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深刻理解其深刻内涵、立场观点方法、实践意义,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第三,努力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把党建设得更加朝气蓬勃、坚强有力。

努力做到“四个毫不动摇”:

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最本质特征,一个最大优势,一个核心竞争力,归结起来,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必须聚焦、聚力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全党要正确认识和坚定维护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政权安全大局、全党全国团结大局,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二是,毫不动摇地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根本领导制度。这是同全面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紧密相联系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等问题。我们党靠民主集中制治党治国治军,靠民主集中制建设班子培养干部,靠民主集中制联系群众服务人民,靠民主集中制抵御风险战胜困难,靠民主集中制保持党和国家的正确方向。我们讲制度治党,本质上是靠民主集中制治党。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要增强民主集中制的意识,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和要求,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民主集中制在新形势下的丰富和发展。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这些协商民主渠道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三是,毫不动摇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经过几年努力,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党内正气在上升,党风在好转,社会风气在上扬。这些变化是全面深刻的变化、影响深远的变化、鼓舞人心的变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积聚了重要和强大的正能量。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们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党员队伍构成、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都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因素依然存在,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一定要以更大力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工作,都要坚持严字当头、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把严的要求贯彻到管党治党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四是,毫不动摇地深入开展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反腐败斗争。这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中之重。关于反腐败斗争,中央的判断是两句话,一句是形成压倒性态势;一句是形势依然严峻。这两句话,要统一起来理解。必须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依靠党和人民的力量,一定赢得这场输不起也绝不能输的斗争。

总之,要通过持续深入的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更好经受“四大考验”,确保党更好战胜“四种危险”,确保党更好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党更好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从而团结和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