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志愿者们冒着淅沥的小雨,踏着泥泞的道路,来到一个特殊的村庄——延津县城关镇小街村,继续开展实践调研工作。
小街新村是当地新建起的移民村。2010年,丹江口库区南阳市淅川县老城镇小街村104户434名移民来到延津县城关镇小街新村,村民们住进了当地政府为其统一建设的楼房当中,并为每位村民分配了一亩多田地,村中还建设有幼儿园、诊所等配套基础设施。据小新村村委书记杨书祥介绍,村民通过投票选出低保家庭28户,低保资金都及时发放到村民手中,减轻了低保家庭的负担。在村干部彭宝营的带领下,志愿者们来到68岁的低保对象杨桂荣家中,杨奶奶患有癌症,进行过多次手术治疗。为了不让杨奶奶再次伤心,志愿者们一致认为调查期间不提及有关她的病情,与她谈论了些家长里短。随后,志愿者们来到八岁小朋友李潇雅家中,其家庭是非农业户口而无法分得田地,又因其母亲早逝,父亲无劳动能力,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等使家境更加困窘。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下,潇雅和其六岁弟弟得以就读于当地小学,依靠低保维持着基本的生活。
化学化工学院低保调研团自7月7日起至今,先后前往延津县城关镇下辖的大潭村、史良村、曹乡固村、小街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共调查城乡低保家庭192户,完成社会调查“延津县执法部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群众满意度调查问卷”70份,广大志愿者进村入户深入了解低保对象的生活状况,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已及时向当地政府进行汇报,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志愿者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团结协作、学以致用,用心感受农村生活。总结起近几天来的工作,团队成员陈美玲说到:“低保调研让我体会到了那些低保家庭的辛酸和无奈,他们有痛苦、有泪水、也有欣慰。这次实践让我更加懂得了感恩,感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感恩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善待老人,多行善事。”

7.10上午,团队成员们冒雨来到草乡固村

志愿者认真填写填写调研表格

志愿者为李潇雅家人合张影

小街村基础设施建设较齐全,当地政府为其统一建设了的楼房
(摄影:赵奇 宋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