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我院组织省级中学化学骨干教师赴河南大学纳米材料中试基地开展参观学习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23
浏览次数:
来源: 管理员


微信图片_20251022111935

微信图片_20251020093737

a0b56701667f36c3d53cd0141ebc5f2

微信图片_20251022111949

为进一步丰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内容,助力教师近距离感受现代化工魅力、拓宽专业视野,1020日,河南省化学学科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在我院国培办主任蔡永红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河南大学纳米材料中试基地开展现场考察学习。

活动首站为专题报告环节,河南大学纳米材料中试基地特聘教授李小红以“中试基地建设背景及发展运行”为主题,围绕“实验平台建设、基地运行模式、科研项目与成果产出、技术转化典型案例、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五大核心维度展开讲解,既系统梳理基地发展脉络,又详细阐述其在响应国家“新材料产业升级”战略、破解科研成果转化难题中的定位作用——结合“纳米抗菌材料产业化”等案例,展示近五年20余项核心专利成果及孵化3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践,同时分享纳米杂化材料领域前沿动态,拆解“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运行逻辑,并针对“科研与教学融合”需求,提供“纳米科学启蒙课程”设计思路与“生活场景引入纳米知识”等教学方法,让在场化学教育工作者对“如何将前沿科研知识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思维”形成全新思考。

报告后,活动进入互动演示环节,基地郭老师围绕“自修复纳米润滑抗磨损材料的应用”开设“科研实景课”。他结合实验器件与蓝色实验设备,为学员详解材料应用原理,并通过试剂瓶、金属构件等实物,搭建“实验室演示→工业应用”的认知桥梁。现场重点介绍该材料在机械(降低齿轮轴承磨损率、实现细微损伤自修复)、汽车工业(减少发动机能耗与磨损、延长大修周期)、石油化工(支撑抽油机等高负荷设备运行、减少故障停机)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同时以“降低5-15%能耗、减少25-85%磨损”的数据,直观呈现国家发明专利背后的实用价值,让学员切实感知材料对企业降本、产业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

随后,基地技术负责人荣明明博士带领学员深入实验平台实地参观,结合现场设备与实验场景展开细致讲解。在化学合成实验平台,她通过对比“小试阶段的微量反应装置”与“中试阶段的连续化生产模拟系统”,直观呈现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验证到工业化试产的关键技术突破点;在装备研发与制造实验平台,重点介绍了基地自主研发的“纳米材料粒径精准控制设备”,并演示了设备如何通过参数调节实现不同性能纳米材料的制备;面对处于安装调试阶段的纳米材料高温熔融法制备实验平台,他详细说明该平台的技术优势——相较于传统制备工艺,可降低能耗30%、提升产品纯度至99.5%,未来将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正极材料的批量生产,让学员们切实感受到纳米技术在绿色制造领域的应用价值。

通过“专题报告+互动演示+实地观摩+答疑交流”的学习模式,学员们对纳米材料的研究方向、应用场景及产业价值形成更全面、深入的认知,纷纷表示此次学习收获颇丰。一致认为本次培训不仅为今后教学工作提供了“纳米材料在日常生活、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等优质教学素材,更通过专家的细致讲解与实景演示,打通了“前沿科技与基础教学”的衔接通道,有效拓宽了教育视野、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学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科技与生活”的桥梁,坚定育人初心,在教育岗位上持续深耕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