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长流润古今,红色精神代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洛阳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红色底蕴深厚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革命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河南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积极响应号召,组织“洛水长流,红心永驻”红色文化实践团队,奔赴洛阳开展暑期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文化宣讲、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视频】
一.探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团队首站来到西工区西工兵营旧址的洛阳抗战纪念馆。这座1914年建成的近代新式兵营建筑群,见证了洛阳乃至中国近现代的风云变幻。
馆内,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大家回溯了从日军暴行到洛阳人民的英勇抵抗,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动员民众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力挽狂澜、抵御强虏”等展厅,通过历史照片、实物和文字记载,生动展现了河洛儿女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战的不屈历程,让众人深切感受到抗战的艰辛、革命先辈的英勇及爱国情怀,对那段历史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


e二.缅怀洛阳烈士,致敬革命先烈
离开抗战纪念馆,团队怀着崇敬之情来到老城区的洛阳烈士陵园。这座始建于1955年、占地77500平方米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安葬着800余位不同时期的烈士。园内的烈士事迹陈列馆、墓区、纪念碑等建筑,无声诉说着英烈故事。
烈士事迹陈列馆围绕“洛阳解放战役和烈士事迹宣传”,分三大板块展示了60多位烈士代表的事迹。看着展品,仿佛能看到先烈们浴血奋战的身影,他们为国家和人民献出生命,换来了如今的和平幸福。站在烈士英名录墙前,密密麻麻的名字背后都是可歌可泣的故事,大家默默致敬,决心铭记奉献、传承精神。




三.凝望历史坐标:在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感悟红色精神的时代回响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这座1938年的清代民居院落,曾是连接延安与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枢纽。青砖灰瓦间,斑驳墙痕诉说着共产党人在敌人眼皮底下运筹帷幄的过往。
漫步于简朴的办公场所,桌椅、油灯等物品诠释着红色基因。这种艰苦中淬炼的作风,与当下浮躁浪费现象形成对比,让大家明白红色精神体现在对信仰的忠诚、纪律的敬畏和对人民的责任中。离开时,夕阳下的院落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精神密码,提醒着人们对信仰、使命与人民的赤诚,需代代传承。



四.追寻革命足迹,重走革命之路
团队走进洛阳市瀍河区的“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在讲解员引导下,成员们通过泛黄手稿、历史照片和斑驳实物,了解到1921年河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洛阳组成立的艰辛。它如星火点燃中原革命火炬,开启了河南波澜壮阔的革命篇章。成员们驻足展品前,聆听早期共产党人发动工人运动、为革命献身的事迹,深切体会到先辈们的理想信念与革命精神。
随后,团队来到洛阳东方红农耕博物馆,了解到华夏农耕文明发展及中国农业机械化历程。从曲辕犁到现代化拖拉机,大家见证了农耕工具的革新,感受科技力量与农机人的奋斗精神、红色情怀,增强了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激发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




五.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爱国情怀
团队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第三小学开展宣讲。他们生动讲述抗日战争英雄事迹,感染了在场小朋友;组织“传承红色基因”手抄报比赛,让孩子们用画笔表达爱国情;结合实践见闻,分享当地发展变迁,帮助孩子理解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
成员们还分享大学生活,以自身事例强调树立理想、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珍惜学习机会,确立目标,积极迎接未来。活动尾声,小学生们表示收获满满,不仅学到课本外知识,开阔了视野,还激发了学习兴趣,红色文化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种下。



在“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的指引下,河南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洛水长流,红心永驻”实践团队深入洛阳红色沃土,感悟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汲取奋进力量。通过此次活动,队员们不仅加深了对洛阳红色文化的理解,更坚定了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重任的信念。未来,河南大学将继续以红色文化为纽带,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勇立时代潮头,让红色精神在洛水之畔永放光芒,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