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校团委将在2025年暑假期间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加强顶层设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在“行走的大思政课”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应此要求河南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化之彩”三下乡团队前往河南省开封市、洛阳市两地展开实践活动。
视频
一、探寻化学巨匠足迹,赓续科研报国精神
晨光熹微,“化之彩”团队便抵达基地。踏入实践教育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充满科技感与历史厚重感的第一展厅“精神丰碑”。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团队成员开启了一段沉浸式的化学科研精神探索之旅。
展厅中,李俊贤院士的科研成就如璀璨星河,闪耀着令人瞩目的光芒。作为我国高分子材料与含能材料领域的开拓者,李俊贤院士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化学科研事业中。他科研成就背后,是炽热的爱国情怀与无私奉献精神。讲解员讲述道,在国家急需关键化工材料的时期,李俊贤院士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科研条件与生活待遇,踏上归国之路。他常说:“化学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的瓶瓶罐罐里,更要服务于国家需求。”这种将个人科研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信念,成为他毕生科研事业的指引。





团队成员深受触动:“原来化学方程式背后,是科研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专业实践,更是一场精神洗礼。作为化学人,我们应以李院士为榜样,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用专业破解“卡脖子”难题,让青春在科研报国中绽放光彩。

二、瓷韵千年承古韵 科文并济启新程
团队怀着对传统文化与科学奥秘的双重探索热情,走进洛阳唐三彩博物馆,开启了一场将化学知识与历史文化深度交融的三下乡之旅。展厅里,大家驻足于唐代三彩马俑前,仔细观察其绚丽多彩的釉色。结合所学,同学们讨论起釉色形成的化学原理,同时通过馆内相关知识讲解,同学们了解到了唐三彩悠久的历史及较为详细的制作流程。






活动接近尾声,同学们合影留念。此次参观唐三彩博物馆,同学们不仅领略到唐三彩这一传统艺术瑰宝的魅力,更从化学专业视角深入理解了其工艺背后的科学原理。大家深刻认识到,作为化学专业的学子,未来要努力将专业知识与传统文化保护相结合,用科学的力量解读历史,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化学智慧。
此外,团队还进行了向广大群众展开了唐三彩非遗文化与化学相关的问卷调查,这样一来能够对唐三彩的传承与化学知识结合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唐三彩的传承与化学知识结合的潜力巨大,但需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和有效的宣传来实现。只有在公众的广泛参与和理解下,唐三彩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相关调查报告链接:https://kdocs.cn/l/conN4RGrG09b)


三、寻访洛八办忆峥嵘岁月 探源中共组悟使命初心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同学们奔赴洛阳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三下乡活动。此次行程,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度对话,更是一场触动心灵的精神淬炼。
踏入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古朴的青砖灰瓦建筑与鲜艳的红旗交相辉映,瞬间将同学们带入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访组主动与其他参观者交流,倾听不同人眼中的革命故事;摄影组选取独特视角,用镜头记录下展品细节与队友们专注的神情;遇到疑惑之处,大家便围聚在一起,对照提前查阅的资料展开热烈讨论,从八路军办事处的物资运输路线,到其在统战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在思维碰撞中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之后,团队抵达洛阳中国洛阳组诞生地,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同学们开启了沉浸式的学习之旅。展厅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图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资料,都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中国洛阳组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不时驻足凝视展品,详细记录相关信息,深入了解洛阳组从诞生到发展的艰辛历程,以及先辈们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恰逢中国共产党诞生 104 周年,此次参观学习更添了一份特殊意义。在诞生地内,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不易与伟大,先辈们坚定的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为庆祝党的生日,团队荣幸受邀,同诞生地工作人员,一同拍摄祝福视频,表达对党的敬意与祝福,传递着新时代青年对党的忠诚与热爱。
(视频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V9xhL3tosOcru4NEIvC4w)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同学们收获颇丰。不仅对中国洛阳组的历史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更从先辈们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到强大的精神力量。
四、化韵科普滋养童心,反诈宣讲筑牢安盾
团队走进开封市集英小学北校区,为该校三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化学科普与防诈骗知识双主题宣讲。团队成员刘子涵、杨铄以趣味横生的讲解、生动鲜活的案例和互动满满的提问,带领孩子们在科学与安全的知识海洋中探索,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求知的火花频频绽放。




此次 “三下乡” 宣讲活动,是河南大学化学类学子将专业知识与社会服务结合的生动实践。从阳佳颖与校方反复沟通敲定细节,到刘奕雯、黄慧琳耗时一周打磨 PPT 的每帧动画,再到宣讲员们的精彩呈现,团队用协作诠释着青春担当。正如阳佳颖所说:“我们希望用化学的奇妙点燃科学梦想,用防诈的智慧筑起安全屏障,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据悉,该团队后续还将根据校方反馈,由刘奕雯、黄慧琳优化 PPT 内容,开展 “化学魔术秀”“安全情景剧” 等系列活动,让更多乡村儿童感受知识的魅力。

当午后阳光洒在孩子们高举的勋章上,那闪烁的光芒,正是青春力量、智慧结晶与科学种子碰撞出的最美火花。河南大学 “化之彩” 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三下乡” 的真谛 —— 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知识之花在乡村沃土绚烂绽放。

五、河大学子躬身社区,反诈急救科普惠民
酷暑送知识,实践暖民心。团队走进开封市明珠社区,开展 “化之彩” 三下乡实践活动。其中,刘子涵、黄慧琳两位同学分别以《预防电信诈骗,打击网络犯罪》《日常急救小常识科普》为主题进行宣讲,将实用知识与生动案例相结合,为社区居民筑起安全防护网。

社区主任表示:“大学生把‘高大上’的知识讲得接地气,我们听得懂、用得上!”据悉,此次宣讲前,实践团队精心将化学专业思维融入科普 —— 用 “逻辑拆解法” 分析诈骗话术漏洞,以 “流程化思维” 梳理急救步骤,让抽象知识变得可触可感。
夕阳西下,居民们捧着反诈手册与急救图解陆续离场。河南大学 “化之彩” 团队用脚步丈量责任,以知识传递温暖,让化学之光不仅闪耀在实验室,更照亮社区生活的每个角落。这场盛夏之约,既是青年学子服务社会的生动注脚,更是高校知识下沉基层的鲜活实践。

